國府遷台匆匆已有七十年,為台島帶來了世界罕見的「中原文物典籍」與盛況空前的「人才紅利時代」,百家爭鳴,新意時出,成果豐碩,斑斑可考,至今也已完成了應盡的時代任務,唯獨在藝術史與美學體系的建構與系統闡釋上,尚有待補充擴展加強,願藉此一系列六堂講座,拋磚引玉,與有興趣深入研究者,共同切磋探討。
【講堂提要】
運用「人類文化地理學派」的最新考古發現,重新研讀先秦典籍,以《老子》第八十章為核心,與其他八十章,輪流逐一雙雙對照,重新闡釋《老子》,更新二千年來的《老子》研究。
從《莊子》傳承儒家《詩經》、《論語》的寫作風格出發,剖析儒家「興」、「遊」觀念對《莊子》內七篇的影響,闡釋孟子、莊子如何在孔子之後成為發揚儒家傳統最重要的傳人,更新二千年來的《莊子》研究。
第三講:儒家「興遊美學」---唯一可與「模擬再現」抗衡的美學體系
重新闡釋西洋美學的重點:「模擬再現(Mimesis)」傳統。指出儒家「興遊美學」為中國美學的核心特色,與佛家結合成「禪宗」,與道家結合成「山水畫」,與詩家結合成「情景交融」…與食衣居住結合成烹飪、服裝、建築之道,足以與「模擬再現(Mimesis)」分庭抗禮,更新近百年來的中國美學研究。
第四講:為何《溪岸圖》不是山水畫?
探討人物畫與山水畫消長興衰背後的美學典範之變遷,更新近百年來的中國山水畫研究。
第五講:《清明上河圖》大翻案!
探討圖像記號系統與文字記號系統之互補關係,推翻過去六十年來所有對此圖的解釋、臆測與說法。
以《富春山居圖》為核心,探討中國繪畫美學典範嬗遞的轉捩點,更新近六百年來的中國美學及山水畫研究。
Like
Previous post
林本博校長《民國以來時代歌曲的留聲歲月》
Next post
羅青教授:老子為何要騎青牛出關?如何重讀《老子》